新加坡的藝文實踐與政治社會的相互棲居

Author: 許芳慈 (HSU, Fang-Tzu)
Origin: 《典藏今藝術》 (ARTCO magazine) no.255
Time: 2013, DEC
Keywords: Singapore, Body art, Performance, AGA Event, Singapore Bienniale


Abstract
「有一幅保羅‧克利的畫作《新天使》,描繪一個天使,他似乎正要從凝視的事物上離開,他的眼睛寬廣,嘴巴張開,翅膀伸展。這就是歷史天使看起來的樣子。他的臉朝向過去,那裡有一連串的事件出現在我們面前,他看見一場單獨的大災難,持續堆積碎片殘骸,拋到他腳前。天使似乎想要停留,喚醒死者,把破碎修補完整。但是天堂正刮來一場風暴,已經捉住他的翅膀,風暴如此強以致於天使不能夠再靠近他們。這場風暴將天使不可抗拒地刮向他所背對著的未來,這些碎片在他面前堆疊到天際,我們所稱的進步就是這一場風暴。」
──班雅明(Walter Benjamin),〈歷史哲學論綱〉(註1)
平行在雙年展(按:2013 Singapore Bienniale)的時空座標上,由雕塑廣場(Sculpture Square)藝術總監黃治維(Alan Oei)所策畫的「魄:在世紀轉捩點上的身體(Ghost: the body at the turn of the century)」,以身體為命題將跨界的視覺文化表現形式作為文本,爬梳自1990年代以來新加坡文藝實踐與政治社會動態的相互棲居。映照著本屆新加坡雙年展的開放式主題「世界是否已改變(If The World Changed)」,及新加坡國立博物館「改變的世界:新加坡藝術1950s-1970s(A Changed World: Singapore Art1950s-1970s)的史事敘事,「魄」關照著身體在新加坡官方語境中所造成的摩擦與刮痕,而這些歷時性軌跡又如何自我演繹,以一種幽微內蘊的不羈,從在地另翼文化踐行來體現貢布里希所闡釋之相術的謬誤(physiognomic fallacy)。在這一系列政治社會與公民社會角力的敘事中,那些被打壓抹煞的卻又弔詭地導致了某種欲蓋彌彰的效果。

身體的賦/負

無獨有偶,適逢「藝術家聯合大會(The Artists’ General Assembly)」事件屆滿20周年,進入小教堂後李文(Lee Wen)協同許元豪共同呈現的裝置作品〈垂釣真實者勾上的鬼魂(Ghosts unto the Fishers of Truth)〉,及羅子涵(Loo Zihan)的裝置計劃〈藝術家大會朗根巴赫檔案(The Artists’ General Assembly The Langenbach Archive)〉皆對1993/4年由第五通道藝術空間(5th Passage Artists Ltd)與藝術團體藝術家村(The Artists Village)共同主辦的「藝術家聯合大會」之相關事件進行回應。為期一週的「藝術家聯合大會」跨媒材地匯聚眾多了當時新加坡的音樂家、作家、藝術家、策展人、以及其他藝文工作者一同發表作品,其中朗根巴赫(Ray Langenbach)所策畫的錄像展則是新加坡首檔以錄像為主軸的展覽(註2);展演之外大會也組織論壇活動對新加坡另翼文化實踐進行討論(註3)。然而,其中吳承祖(Josef Ng)的行為演出〈Brother Cane〉卻遭新加坡英文報刊《The New Paper》刻意渲染,進而導致政府當局對於行為藝術演出的箝制(註4)。

相對於李文藉著許元豪影像檔案資料對於事件進行緬懷,羅子涵接續〈藤條(Cane)〉這個至2010年持續至2012年重新演繹〈Brother Cane〉的一系列行為展演及檔案裝置計劃中對該事件的關注,朗根巴赫對於整個事件的文件保存化為檔案計劃,除了將所有文件進行人事時地分類整理,將整個事件的複雜性以機械式的勞動行為化作千絲萬縷佈滿展間。音樂人X’Ho的錄像作品〈發言人教授(Professor Speaker)〉及幻燈片裝置〈我的惡魔兄弟(My Demon Brother)〉,則直接諷刺當局禁止另翼文化卻同時打造新加坡為國際文化之都的懷想。[......]
  1. 譯文摘至王人英,〈班雅明筆下的《新天使》密碼〉,頁2。
  2. 謝德慶的〈一年行為表演1978-1979〉(打卡)也首次在新加坡放映。
  3. 論壇名為「Are there alternative art practices in Singapore or do alternatives hanker to be in the mainstream? 」於1993年12月30號晚間8點舉行,由Philip Jeyaratnam(律師兼作家,也是新加坡知名反對黨領袖J. B. Jeyaretnam之子)主持,當時的與談人有李永財(Lee Weng Choy)、Brother Joseph McNally(新加坡拉薩爾藝術學院創辦人)、朗根巴赫(Ray Langenbach)、劉榮忠(Low Eng Tiong,藝術家)、張永生(Teo Eng Seng,藝術家)、Susie Lingham(第五通道藝術空間創辦人之一)。
  4. Susie Lingham, “A Quota on Expression: Visions, Vexations, & Vanishings”, Negotiating Home, History and Nation: Two decades of contemporary art in Southeast Asia 1991 – 2011, Singapore Art Museum, 2011, pp.55-70.

全文參見《典藏今藝術》(ARTCO magazine)no.2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