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he 365 Days: LIFE MUSE,專訪藝術家周盈貞(Okui Lala)

(作者:No Man's Land)

遷徙與翻譯的藝術:數位荒原與周盈貞的對話

Okui Lala; photo courtesy of Baan Noorg


數位荒原(No Man's Land):這次進駐計劃的方法似乎和上次有所不同。你覺得採取何種的創作途徑會是適合的呢?我會這樣問,是因為我記得去年我們臨時起意,決定一起拜訪泰國策展人Jiandyin(Jiradej與Pornpilai Meemalai)。那次旅程可說打開了你和Baan Noorg合作的機會。 

周盈貞(Okui Lala):「 The 365 Days: Life Muse」是一次成果豐碩的研究,也延續我在檳城的舊作。在2015年的〈Let’s Drink and Eat Tea!〉(註1)計劃裡,我觀察檳城的早期緬甸聚落及近期移民文化,通過與緬甸有關的路名和某種名為「Laphet Thoke」(茶沙拉)的緬甸食物。我以前從未去過緬甸,但我在檳城和其他地方遇見許多緬甸人。我懷疑他們(和我們)之間的連結與差別,特別是在東南亞的脈絡裡。當策展人在2015年9月第一次和我談到這個計劃時,我對於叨丕府(Ratchaburi)的地理學與人口學的面向特別感興趣,這個省緊鄰著泰國與緬甸的邊境。

The 365 Days: LIFE MUSE,專訪藝術家吳其育

(作者:No Man's Land)

在影像與日常之間:數位荒原與吳其育的對話

Photo courtesy of Baan Noorg, The 365 Days: LIFE MUSE Project


數位荒原(No Man's Land):可以介紹一下〈自選片單〉這作品嗎?

吳其育(Wu, Chi-Yu):我好奇「影像」如何在他們的生活裡發揮影響?雖然他們接觸到的機會有限,他們只有DVD,每週只休一天,所有時間都在工作。我想知道他們在工作之外,這些事物如何影響他們的生活?像這是他們的電腦銀幕,他們會講一些當時翁山蘇姬來訪泰國期間正在進行的活動,例如女方某天在藥局播放的泰國頻道上,看到翁山蘇姬的新聞畫面。剛去泰國時,我也和策展人聊到,他們的佛教觀點和台灣擁有不一樣的生活邏輯。